每年暑假,旅游市场总是火热,近些年来海外游学项目更呈爆发式增长。记者发现,这一市场普遍存在游学内容监管不足、项目良莠不齐、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亟待予以规范。对这种“游学”,孩子和家长到底有着怎样的期待?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游出去、学回来”?
爆发式增长,
去年游学市场达300亿
8日上午,记者走进南京新街口一家旅行社,“美国常青藤名校游学营”等游学团广告被放在醒目位置。产品经理告诉记者,随着各类暑期培训班陆续结束,8月中旬左右是继7月毕业季后暑期另一出游高峰期,其中出境游学产品更属“爆款”。
各旅游网站也纷纷主打此类产品。携程旅游推出的游学项目,地点有欧美、澳洲以及东南亚甚至非洲等地,行程一般5天到15天,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旅游机构大多采取和学校以及教育机构合作方式,除携程国际外还包括以爱之名、英孚教育等20多个不同供应商。此外携程旅游还推出定制游学项目,通常“一团一价”,费用昂贵。
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出境游学逐渐成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刚性教育投资”。途牛旅游网近日发布的《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爸妈想让孩子“开眼看世界”,青少年成为当下海外游学市场主力,这一群体中初中生占比高达49%,高中生占比24%,小学生占比达11%。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游学行业市场空间已达300亿元,未来5年还将保持30%至50%的增速,预计10年后出境游学市场将达万亿元规模。
增长见闻,
“出去走走”有何收获
去年,15岁的汤皓元曾参加徐州携秀中学的暑期夏令营游学项目。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对所见所闻充满了好奇,尽管两个星期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疲惫:“看到那些世界顶级学府,真的觉得非常激动,那次难忘的经历很激励我。”今年中考,汤皓元顺利考入徐州市第一中学,他说如果有机会,以后还是想到外面去看看。
南京师范大学研一学生郝思嘉从高中开始便常参加短期游学活动,高一时曾报名参加一个英国游学项目,为期半个月。她参观了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还和当地寄宿家庭的小女孩成了好朋友。郝思嘉说,这段经历对自己影响很深,让她知道了“世界很大”。大三那年她申请去印度和斯里兰卡支教,刚刚又结束了在韩国的游学。
游学经历,是不是都能给孩子带来收获?南通女孩团子初二时通过学校参加该市一个交换游学项目,在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度过3个月。团子回忆:“的确开拓了眼界,比如一次数学课,老师让计算草坪上草的数量,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去拔草,至今印象深刻。但当时年纪太小了,能学到的东西有限。”
家境不错的林青青上初中时参加了前往美国的一个游学项目,由于年纪小、英语还不太好,这段经历只给她留下“模糊印象”。如今她只记得去了美国纽约,参观了大学,早出晚归,基本上和同去的同学在一起,和美国小伙伴并没有多少交流。
服务良莠不齐,
重“游”轻“学”引不满
“有条件的话,孩子读初中时就可以出去看看,很多朋友的孩子小学四五年级就出去游学了。”徐州市民张坤琳的大儿子参加了暑期游学项目,小儿子将就读一所双语幼儿园。她感慨,现在竞争太激烈,外语和交流能力是孩子日后发展必备技能,尽管自己是工薪阶层,还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出国“长长见识”。
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口腔医学的曹硕,13岁时曾参加一美国游学项目,寄宿家庭的家长是一名牙医,在他影响下曹硕对口腔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家长周艳波说,出去看看,让孩子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己。
只要是为了孩子,现在的家长“不怕花钱”,怕的是“花冤枉钱”。汤皓元的妈妈张子玉直言,游学市场服务良莠不齐,不少产品仍以“游”为主,“学”只是个噱头,很多同事小孩参加之后收获并不大。
著名咨询机构益普索发布的《2016年国际游学白皮书》数据显示,家长和孩子对出境游学的学习安排满意度仅为40.8%,一些游学基本是“游学校”,即到外国著名学校参观,另外一些项目则以国际课堂为特色,主要是在国外进行英语强化外加旅游。一些家长反映,很多游学团纯粹就是组织学生们在名校合影、到商场购物,“花费比自己带着孩子出国旅游还多”。
细化规范管理,
家长需理性对待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出境游学需求大、市场火,各类组织者不断冒出,其中既有旅游机构也有教育机构,还有二者相互融合的新兴机构,让人眼花缭乱,这当中还存在不少监管漏洞。
为了规范游学旅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游学旅行健康发展,今年初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并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不过,对于游学市场的规范监管,不能单靠旅游部门。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规范游学市场,关键是尽快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服务性标准。明确教育、工商和旅游部门的职能范围,加大教育监管,以“学”和“获”为依据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考核相关游学机构,确保游学质量。
部分国家成熟的海外游学监管办法值得借鉴。在日本,主办单位必须在游学前做好活动规划,阐明活动目的和预期教育成效,务必在出行前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结束后对每个细节作出评价;在美国,游学夏令营领队老师须参加相关资质培训,持证才能上岗。
对众多家长来说,让孩子出国看看的想法不错,但海外游学的“功效”未必如商家宣传的那么神奇,应理性对待、量力而行。游学,是让孩子通过体验不同文化、生活和教育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应结合孩子特点、需求,与其充分沟通,才能真正让孩子“游得出去,学得回来”。
本报实习生 尤怡丹
本报记者 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