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向左,OTA往右,“去啊”往哪走?

  阿里凭借流量+支付宝两大武器在众多垂直细分市场攻城掠地,打造了独特的平台模式。但旅行产品不同于实物商品,它的核心是服务。那么,承托着阿里在线旅游梦想的去啊旅行需要落地吗?继续做平台的话,与去哪儿模式无异,而且很难保证去啊平台上的旅游产品的服务体验;做OTA的话,需要大量的线下服务和地推团队,在模式选择上,刚问世的去啊旅行何去何从?

  本文根据环球旅讯微信讨论会的讨论内容整理而成。

  讨论主题:1)阿里的在线旅游业务需要落地吗?2)去啊如何跟阿里系其他资源产生协同效应?

  时间:10月28日21:00-22:00

  参与讨论人员:环球旅讯评论员、受邀读者

  主持人:环球旅讯记者姚健君

  滕德毅:我认为不需要落地,去啊还是要坚守自己的平台定位,借力打力,产品交给供应商提供,核心产品去啊可以与供应商合作,更可以给供应商资金等支持做重大项目。去啊开展线下业务是以短攻长,不可取。作为后来者,去啊更应该率先改变,瞄去哪儿而不做去哪儿。

  张华:如果我是一个产品的供应商,我希望通过去啊获取的消费者流量,希望可以接触到消费者,并对消费者提供产品与后续服务,而我参与的平台为我提供流量,如果,平台让我完全接触不到消费者,所有服务都是平台在做,我会考虑这样对我未来发展是否有意,我的所有东西是否都被平台拿走了。如果这样看,我觉得还是不要落地了,落地让供应商去做吧。去啊还是做好规则制定平台。我接触到的目前旅游产品供应商,都在害怕平台,他们觉得平台在拿走他们越来越多资源,自己慢慢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对平台越来越抵触,希望去啊平台可以让大家参与的更有积极性。

  张力:在OTA纷纷落地时,平台商应该也在思考如何落地,只是落地做什么?服务内容的边界在哪里?可能还没有想清楚,但方向应该感觉是落地方向。

  魏正环:基本支持大家的观点,去啊主体不落地,将来可能做一些持股等方式的渗透,通过其他的方式去有选择性地落地。

  杨青锟:落地可能是个突破和创新,但一定是最基本的,和批量服务,单独不好做或成本大。

  赵帅:先说下对这个问题本身的看法,去啊一定不只是线上平台,也不会等同于OTA,如果是这样,那真是太让人失望了,她该开创对旅游业进行智慧重组的先河,而不仅仅是智慧营销层面。阿里肯定会落地,原因:第一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你不跨别人的界,那就只能等别人来跨你的界;第二,落地有利于收集游客体验过程的大数据,这也是阿里大数据的空白点,对于目前国内大数据收集运用最好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应该早就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了;第三,观察行业,携程,滴滴打车等,均有落地;第四,我国智慧旅游建设进入第五年,但仍属于婴幼儿期,在智慧体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等环节,都有太多落地内容可做,尤其阿里去啊定位目的地市场,是智慧旅游和智慧城市的结合点,即智慧旅游城市,不做落地实在太可惜。

  魏正环:从淘宝网和天猫的发展轨迹来看,个人大胆猜测,将来去啊可能会吸引更多的集团供应商到去啊的平台上开设专卖店、旗舰店,个人猜测,请大家拍砖。

  韩涛:也许以后各家航空公司的旗舰店会开到去啊上面。天猫有深航和川航的旗舰店,去啊已经上线国泰航空的旗舰店。

  张力:其实还有一个看法,不管平台落地与否,其店铺都是落地的。平台不管,店铺自己也要地面跟进。是让店铺单独做地面,还是平台可以整合做落地,现在还真不好下结论。

  张华:至少初期还是不要落地吧,先把平台交易量、流量提升到一线阵营,后期在实际发展中,如果发现因为有未落地服务,而制约自身发展,再考虑落地问题吧。

  甘圣宏:关于去啊,我从淘宝旅行就开始关注。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能是一种生态去覆盖另一种生态,而不是跟随战略去竞争。一旦阿里开始着做。他的优势就开始显现。

  打造旅行生态圈。首先,我们关注到他提到的是一种旅行生态圈概念。整合将会是故事的开始。与PMS直连只是一个插曲。可以想象一个未来的故事:一位旅行者,拿着智能终端,到去啊,类似逛超市一样,把自己的旅行全部搞定。很诱人。但也很伤人。许多商家都成为淘宝店了。做实体的,和做虚拟产品的共享利润。

  掌握数据源头。淘宝前期建立的用户数据与平台将是竞争的真正利器。未来的世界,其实就是数据与平台。每个人,都是数据末端,这一点,只要你看看自己现在最离不开的一样东西就明白了。我们的未来就是生活在大平台上。商家掌握了数据轨迹,就是掌握了源头。

  去啊,避开了现在主流OTA的竞争。选择了度假市场,确实是明智的。有几点,从现在的数据来看,家庭、个人出行逐步成为主流,移动端的生活与旅游出行方式与数据平台的结合更能让去啊找到优势;同时,去啊也避开了现在主流的OTA有价格竞争,其实现在的酒店已经被几大渠道商给糟蹋得不成样子,去啊加进来,就会一头扎进价格战,没什么意思,最多也就是争几口残羹剩饭。现在,它选择了避开锋芒,从新兴的自我消费市场开始布局。

  去啊的系统战略。从石基的合作可以看出端倪。它是志在占领系统的话语权。这一点,如果聪明的商家应该不会轻易就从。但也有商家会跟进。何去何从,自己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一,去啊,会避开直面竞争,也是为了避免让商家站队。但平台转身的机会,一定会创造新的商机。关键看如何把握。二,系统建设与融合,核心是为我所用。从趋势上讲,去啊不会定位成一个旅行平台,而是一个生活平台。

  滕德毅:中小供应商无力开发系统,也缺乏资源与选择,这样看来,去啊还能做B2B业务,需求是存在的

  杨青锟:去啊这类平台比较松散,不好控制统一质量和客服水平,而viator则是统一产品,由平台录入,平台自助客服,订单发给供应商也是比较自动化,保证了整齐和总体水平,建议去啊拿这样的项目试水。

  张华:平台不落地,要做好服务,就要规范好供应商了,服务要靠供应商来,对供应商管理做好把控。供应商与平台合作,最看重应该是可以获取到更多客户流量,目前的开店成本、运营成本总比狂砸其他媒体广告实在。

  路广兆:我觉得需要考虑新的平台与原有的ota之间竞争的差别在哪里。目前去啊,依然是一个低价销售的渠道,特别是双十一的大促销。它提供的服务会比别人高或者好很多吗?

  张力:平台拼的是产品丰富度,拼价格也是必然的,质量很难保持一致。

  赵帅:个人感觉去啊以收购方式实现快速落地可能性很大。实际上现在已有做的好的公司,被BAT赏识,只是人家坚持做自己的产品,还没有站队。

  主持人:赵帅提的以收购的方式实现快速落地。阿里收购百程是不是一个尝试?其实这也是我们今晚讨论的最后一个话题:去啊如何跟阿里系其他资源 (百程、穷游、阿斯兰等) 产生协同效应?

  Crystal:前阵子传言说阿里将入股艺龙,刚才搜了下新闻,好像没有确凿的消息,但是看去啊的酒店频道,基本上所有酒店的供应商都有艺龙,有很多酒店是只有艺龙,可见就算没有正式入股,但是去啊和艺龙的深度合作肯定也是展开了的。如果达成稳定的合作,去啊可以直接从艺龙拿库存,至少酒店这块业务不用着急落地,这就又回到刚才第三个问题上了。

  滕德毅:穷游可以作为导流入口,穷游的流量更纯粹的旅游流量,比淘宝自身流量更有效,而且容易按旅游要素和形式区分,也可以做去啊旅游数据基础。穷游的作用绝对不是游记分享积累用户这么简单,可以使用用户偏好反向研发产品等。

  魏正环:百程是出境旅游服务商,穷游是出境旅游社区,阿斯兰是国际旅行数据处理和研究,可以看出,阿里对这三家的入股应该说主要是针对出境旅游市场的,且囊括了出境旅游相关的多个维度,尤其是穷游的社区效应,以及阿斯兰的国际数据基础,刚好与阿里现有的国内大数据形成互补。

  阿里与艺龙的暧昧(难怪此次去啊未将艺龙作为直接竞争对手),阿里对石基的入股,都为酒店资源的对接创造了条件,入股石基,甚至可能成为酒店或酒店集团直销的入口。阿里系统下一步的资源整合值得期待。

  去啊相比其他平台以及OTA,更为高大上,其他的都是从国内游开始做,然后逐步做到出境游,且仍然以国内游为主打;去啊改名之初,就已经具备做出境市场的资源整合基础,这是大势所趋,中国人的出境游已经越来越普遍,且个人认为,当前出境游比国内游更需要平台,更需要社区攻略,更需要中间商。

  阿里一直是做平台的高手,也一直是打造行业新规则和行业融合的高手,个人期待去啊能够带来在线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产业全新的变化,包括带来酒店行业尤其是营销渠道、营销理念的新变化!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