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都爱去哪旅游?

《日本人都爱去哪旅游?》

看日剧时候经常会发现,日本人很喜欢去夏威夷。据说在夏威夷机场逛一圈大多数都是日本人。夏威夷作为日本人经常到访的国家而有名。连明星们也会选择在夏威夷过年,日本人的结婚仪式也常在夏威夷举行。那么,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夏威夷呢?

首先,夏威夷宜人的气候让人感到舒适,和日本的好天气也很相近,所以会觉得像是回到日本一样,而且大海高山等美丽的自然景观让身心得到治愈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穿着拖鞋从旅馆走出来打包一份午餐,或者夜晚一边观赏圣诞节的灯饰一边闲逛,是很开心的。

实际去过夏威夷的很多人就是因为夏威夷的独特氛围让人能从繁忙的每一天中解脱出来,完完全全恢复元气,所以喜欢上了夏威夷。

问周围的人“为什么喜欢夏威夷?”最多的回答是“总感觉被治愈了”。

第二点,夏威夷各种高端的名牌店鳞次栉比,对于想要购物的旅行者来说,商品应有尽有,所以能够尽情的采购,因此十分有人气

而且,国外旅游最令人烦恼的饮食方面,在夏威夷能尝到日本的味道。有米饭、泡菜、古老肉、寿司、香肠等菜色丰富的一品。

第三点是预算合理,来回也方便
从日本起飞(到夏威夷)有多趟航班,差不多7个小时就能到达,经济实惠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最后是文化方面

明治时代之前开始,夏威夷就有日本的移民,有着深厚的羁绊,很多日本人和日系人(原为日本人,后移居国外并获得他国国籍的人及其后代)有很多住在夏威夷。

夏威夷也是日语相对能够通用的地区,这也是其中的理由之一。

本来以元音为主的日语就是少有的语种,而夏威夷语也是如此。

所以Aloha(aroha:我爱你的意思)、Mahalo(maharo 谢谢的意思)等,简单地通过罗马字就能读,对于日本人来说发音很轻松。

这么看来日本人是会觉得夏威夷很亲近。而且,夏威夷的人们和自然共存的价值观以及文化,也是“和日本人共通的”,夏威夷独一无二的风情使日本人完全被治愈了。

我们对于有阿罗哈州(Aloha state)与彩虹之州(Rainbow state)美称的夏威夷,总是充满阳光沙滩、比基尼、冲浪、蜜月圣地等浪漫想像。夏威夷对日本人的致命吸引力,让人不禁怀疑究竟是什麽样的力量会吸引日本人一去再去夏威夷?是为了造访超人气早午餐店Eggs‘n Things,不惜大排长龙也要品嚐也在原宿与心斋桥有分店的热门水果鬆饼?还是苦练一整年,每年五月一到就楼上招楼下去参加Honolulu Festival,只为了在威基基(Waikiki)街道展现呼拉舞特训成果给夏威夷的当地人看?抑或在每年12月时参加将近一半参加者来自日本的Honolulu 马拉松?

有阿罗哈州与彩虹之州美称的夏威夷,总是充满阳光沙滩、比基尼、冲浪、蜜月圣地等浪漫想像。(AP)
另一方面,台湾短暂的夏威夷热也随着夏威夷航空的停止直飞(2013.4-2014.7)告终,而国籍航空的长荣航空更早在2006年八月因油价高涨的关係停飞了这条航线,较诸日本人对夏威夷的迷恋,台湾人的夏威夷想像似乎只停留在追求岛屿的热带风情。(编按,不过台湾目前还是有直飞夏威夷的航班,但这裡就不帮忙打广告了。)

对日本人而言,儘管新的海岛度假胜地不断出现,但乐园夏威夷的地位仍无可撼动,到访夏威夷的人数佔了日本年间1,700万出国人次的10%,除了2008年因金融海啸的缘故,日本的总到访人数掉到117万人外,日本人对夏威夷的热爱从人数上可见一斑,从1990年泡沫经济末期到2014年之间每年到访人数总在150万人上下波动。

相对于近年来台湾年间约千万左右的出国人数,到访夏威夷的人数从1990年的7.2万人,排除受金融海啸隔年的8,500人,这两年台湾到夏威夷的访客数约2万人上下,仅佔了年间出国人数的0.2%,两者呈现出很明显的对比。(注一:夏威夷观光局历史统计资料,出国人口数参照台湾交通部观光局、日本观光局历年统计)。

从旅客数来看,台湾人的夏威夷情怀总若有似无,而台湾人对热带岛屿的嚮往,似乎也适用在形容峇里岛、宿雾、关岛或马尔地夫等其他岛屿度假胜地,可见台湾对夏威夷的海岛乐园想像不似日本,且十分容易被取代。

那为什麽日本人对乐园的热度持续不坠呢?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看看海岛乐园想像的形成,以及透过台日两国的夏威夷观光,来看其中的乐园想像延续。夏威夷热潮的持续,特别是日本人对于乐园夏威夷的爱恋的形成或许可从历史、产业、媒体与流行文化塑造等要素来谈起。

台湾人眼中的夏威夷

从流行文化裡,我们也许可以嗅出一些台湾的夏威夷想像。台湾过去有两首有名的《来去夏威夷》,一听到歌名,不知道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是本土味浓厚的金门王与李炳辉版本(1999),还是八三夭的青春热浪版(2008)?前者与后者相隔将近十年,或许可以视为代表台湾不同世代对于夏威夷的想像,然而不论前者后者,两首歌的歌词都反应出了到夏威夷的乐园旅行作为逃离现实的一个侧面:

金门王、李炳辉歌词裡的「海水咸咸、日头炎炎、剃头店、天公疼咱憨憨仔生活/虽然苦楚是归大摊、鸟仔欲放出笼」等歌词,流露出两个走唱中年男子终于苦尽甘来「熬出头」的心情,以及终于可以短暂逃离现实生活、走向海外的开心情绪,从去剃头店打理门面这件事,可以发现出国这件事本身远比目的地去哪裡要来的重要多了。

金门王与李炳辉的《来去夏威夷》。(滚石唱片)
另一方面,八三夭的夏威夷裡有着「蓝天白云、海水气息、冲浪板、比基尼迷你裙、冒险主题曲」,展现出年轻世代对于热带岛屿的想望,以及脱离现实生活展开冒险的期待。然而,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歌词中,夏威夷并不是那麽的独一无二无法取代,在两个版本的来去夏威夷中,夏威夷只是创作者及歌手用来寄託那个亟欲逃离令人烦闷现实的理想国度。

停留在热带岛屿而无法进一步深化的夏威夷想像,或许也就是台湾去到夏威夷旅行的人,在一时热潮过后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

日本的夏威夷爱恋

东京大学的矢口祐人教授在《夏威夷历史与文化:悲剧与荣耀的镶嵌画中》(2002)一书中(注二:原书名为「ハワイの歴史と文化:悲剧と夸りのモザイクの中で」),讲述了日本这段结合历史、产业、媒体与流行文化等因素交错的夏威夷乐园想像,以及此一想像如何形成、演变与维繫的过程。

这本书从一位东京少年密谋偷渡到夏威夷以达成宿愿说起,来说明夏威夷对日本人的无穷吸引力。在日本海外旅行解禁后的1964年4月19日,该少年离开东京住家后,藉由躲在停泊于横滨港的威尔逊号船舱内成功偷渡到夏威夷,但却被夏威夷出入境管理局查出,因而面临10天后被遣返回东京的命运,期间不断有同情该少年的夏威夷住民呼吁在遣返前至少要让这少年进行市区观光,因为诸多考量,少年的梦想最终以檀香山机场观光后结束。

1964年的「东京少年偷渡夏威夷事件」的背景,也与1960年上映并引起广泛瞩目的《夏威夷的小当家》(若大将)有关,小当家主角加山雄三出身名门庆应大学,以青春无敌、英俊潇洒及能歌擅舞形象出道,并在之后以一系列的「小当家」电影走红。当时电影中出现的夏威夷场景以蓝天碧海、椰子树、花环、鑽石山、呼拉舞等不断营造出的南国形象正好是今日所熟悉的乐园夏威夷情景。

《夏威夷的小当家》电影海报。(plaza.rakuten.co.jp/tmatsumoto/2004/)
此外,媒体与流行文化影响,更早可见于1930、40年代流行于日本的夏威夷音乐。夏威夷出身的日裔音乐家白片力(バッキー白片)与灰田胜彦、晴彦两兄弟合作,透过夏威夷吉他(steel guitar)及乌克丽丽的伴奏唱出富有异国情调的海滩情怀,即便是在美日两国交战之时,夏威夷音乐仍未受太大影响而依然广受欢迎。

夏威夷出身的日裔音乐家白片力与灰田胜彦、晴彦两兄弟合作,透过夏威夷吉他及乌克丽丽的伴奏唱出富有异国情调的海滩情怀(图:/aloha08-musician.seesaa.net/article/393042772.html)
夏威夷的热潮延续到战后,战后的夏威夷也因为广受艺人喜爱而成为日本艺人的海外渡假最佳去处。以一般人为对象的夏威夷热,还得等到现实条件成熟。夏威夷爱恋的平民化得归功于日本在1960年代进行的海外旅行自由化、1970年大坂万国博览会的举办,以及1970年巨大客机波音747的採用,因为载客量大增带来海外旅行成本大幅降低的效益。

海外旅行自由化初始,访问夏威夷者多为公务旅行,除非机关或公司出资,鲜少有人能负担得起堪称天价的36万日圆旅费(当时男大学毕业生月薪起薪约两万日圆)。日本观光公社(JTB)在当时就顺势推出「三年储蓄游夏威夷」,虽然这储金计画在今天看起来,跟大一同学开始省吃俭用存毕旅基金没两样,日本人的夏威夷痴迷,可以从此一计画的达成困难度来理解:三年中必须每个月存下月收入一半的1万圆、三年后就有旅游基金36万圆可供运用。即使有了储金计画,乐园旅行难易度的大幅降低,还得等到大型客机波音747的引进日本,为期一週的夏威夷行程才能控制在15万日圆以下。

此外,1970年的大坂万博也延续着日本的夏威夷热,万博的夏威夷馆虽然只是美国其中一州的展览馆,却创下一天四万人到访,总人数达五百万人次的纪录。

此时的夏威夷州政府,随着日本观光客的大量造访,以及1980年代美国国内不景气的影响,开始将日本人当成经济停滞的解药,包括威基基区域的日资大型百货白木屋的进驻,以及在1970年代展开的一连串「买下夏威夷」的併购桉,不仅买下了包含老牌的Moana Surf Rider饭店等高级饭店,日资更一条龙地引进旅行社、高尔夫球场、掌握不动产、运输等企业,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大量日本工作人员,也是日后日本人在威基基地区,不必说英文也能到处走透透的重要原因。后期随着五木ひろし等演艺界巨星在泡沫时期风行到夏威夷置产,不动产也成为展现日本人在夏威夷的巨大经济影响力的证明之一。

在泡沫经济之后,日本人的夏威夷狂热也就透过到夏威夷渡假、短期留学以及体验当地生活的不同形式延续下来。

战后的夏威夷因为广受艺人喜爱而成为日本艺人的海外渡假最佳去处。图为由日本艺人五木ひろし位于夏威夷豪宅外的鸟瞰景色 (图:作者提供)
谁的乐园?

比起台湾人,日本的夏威夷想像複杂许多,也远有更多故事可以述说。夏威夷的乐园形象并非由谁单独可以打造完成;社会学家山中速人(1992)认为「乐园夏威夷」的形象是政府、观光产业与媒体合谋的结果,他们透过流行文化中的电影、照片及大量的广告曝光打造夏威夷的乐园印象,以唤起人们前往夏威夷的欲望。

社会学家山中速人认为「乐园夏威夷」的形象是政府、观光产业与媒体合谋的结果,他们透过流行文化中的电影、照片及大量的广告曝光打造夏威夷的乐园印象,以唤起人们前往夏威夷的欲望。(REUTERS)
好莱坞在1920年代开始,就透过电影去打造当时仍以蔗糖、凤梨种植为主的夏威夷作为「海角乐园」的意象,同时透过摄影机以及照相机的镜头语言,将夏威夷当地跳呼拉舞的女性身体塑造为充满异国及异色的躯体,最后透过明信片、导览手册及旅游书再把夏威夷转化成「乐园」。这样的乐园想像逐渐为日本人所接受,并且融入原先日本对于夏威夷的认识当中,夏威夷也从日本人的海外冒险地变成带有浪漫情怀的观光地。

与此同时,日本人的夏威夷体验的「冒险」内涵也历经了极大转变,日本人的夏威夷之旅由首批日本人在1868年远渡重洋到夏威夷担任「移工」以赚取发达资金的冒险,跟随着当代观光活动进行以及观光产业发展,也逐渐转化成在1970年代后参加团体旅行到夏威夷去体验「风险有限」的冒险。

此外,打造乐园想像的背后,我们也不能忘记,乐园形成的同时也是一个当地原住民逐渐失去土地与文化的过程。

原先以「涌泉之地」为名的威基基地区,本来是当地人养殖鱼虾与栽种芋头的湿地,在经过美国旅游业以及日本旅游业的强迫「发展」下成为举世知名的人工沙滩,再也无法回到过去;夏威夷也从自给自足的农业到以凤梨、咖啡等经济作物的体系,再到只能仰赖观光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当地原住民怀抱着「再也回不去了」的失落,这种失落即使透过日后积极地推行文化复振运动,也只能在「乐园中」找到传统所遗留下来的碎片(包括将呼拉舞重新置放回西方人来到夏威夷之前的传统Hula Kahiko的脉络中推行,而不单纯只作为观光体验)。

夏威夷变身为乐园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失落与痛苦的经验,在我们努力迎合观光客想像,并处心积虑将台湾打造成他人的宝岛之时,或许很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山中速人1992「イメージの楽园―観光ハワイの文化史」筑摩书房。
矢口祐人2002「ハワイの歴史と文化:悲剧と夸りのモザイクの中で」中公新书。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