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又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去啊”。
这个衔玉而生的小儿子,前面有支付宝、天猫、聚划算、淘点点等大名鼎鼎的哥哥姐姐。这个新生儿恐怕将打破在线旅游携程、去哪儿双头争霸的局面。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旗下航旅事业部升级为航旅事业群,“淘宝旅行”升级为全新独立品牌“阿里旅行·去啊”。
甚至在发布会上,不管是口误还是口号,李少华喊出了“去哪儿不重要,关键是要去啊”的口号,向去哪儿发出了挑战,要做度假市场的领导者。
携程、去哪儿、艺龙、同程和驴妈妈打得一塌糊涂的在线旅游市场,不是不折不扣的红海吗?为啥阿里巴巴还要进入?
首先,在线旅游市场是一个远远没有饱和、还没有被完全开发的市场,足够折腾。
在美国上市的有四家主打在线旅游题材的中国公司,2003年上市的携程、2004年上市的艺龙,以及2013年上市的去哪儿和2014年刚刚上市的途牛。
目前携程市值约为75亿美元、去哪儿市值31亿美元,四家加起来120亿美元左右。但这四家远远还不是这个市场的终点。艾瑞预测2017年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会达到5000亿人民币的规模。
即便没有数据支撑,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国GDP膨胀之后旅游需求旺盛,未来几年中国的内需中有很大一块是来自于旅游消费,再加上传统旅游行业不断会触网,在线旅游的市场红利远没有吃尽,这几家对手甚至还不到兵戎相见的时候:有足够大的空间等着开发。
其次,是阿里自身对业务扩张的需要。
在线旅游虽然很早就出现在阿里旗下的淘宝网中,但在携程和去哪儿攻城略地的时候淘宝旅行只是不温不火,服装类和食品类就足够阿里巴巴忙活得了。阿里巴巴几乎把所有的实体商品都搬到了网上,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终于登陆纽交所。传统商品红利已经基本消失,阿里和京东瓜分殆尽。阿里巴巴开始不断拆分,进入一些垂直领域精耕细作。比如今年的双十一,汽车将是天猫主打的一个商品,天猫已经跟特斯拉达成协议;至于在线旅游方面,本来就是淘宝旅行频道,拿出来冲击几千亿的市场理所应当。
当然,起步很晚的“去啊”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在携程和去哪儿眼中,“去啊”的份额是“可以忽略不计”。虽然嘴上这么说,身体却很诚实。携程和去哪儿不会傻到真是漠不关心这种地步,阿里这种巨头做来往可能是玩玩,但做起老本行的垂直电商来,是根本无法忽视的存在,想必携程和去哪儿已经严阵以待。
去啊,一个在线旅游的“淘宝体”
“去啊”是阿里的产品,自然有马云的印迹。马云的观点是,看不上脏累差活,只会去做生态和最有利润的模式,所以去啊还是会延续淘宝做平台的路子,而不会去学携程“鼠标+水泥”的OTA模式。
从这点上说,“去啊”更类似于去哪儿,都是平台模式,给商户导入流量,收取广告费。不同的是,去啊是在淘宝上进驻的旅游商家,去啊的盈利模式跟淘宝天猫类似收取直通车等广告费,去哪儿通过百度引来大量客户,再将客户导入到各个在线销售机票酒店的商家,本质上是百度流量售卖模式。
相对来说,去啊对商户的约束力更强,通过之前淘宝建立的信用评价机制、店铺规则以及支付宝评价体系,去啊可以对进驻的商家进行管理;去哪儿作为垂直搜索平台,只负责找到最便宜的机票和酒店信息,却很难对全网的信息提供者有大的约束机制。在去啊的描述场景中,“酒店后付”是个重要功能。它使得用户在酒店前台无需刷预授权或交纳押金,可直接办理入住,退房时也无需排队付款,交回房卡即可离店,房费将自动从用户的支付宝账户中扣除。
另外一个功能是“用户缘”。消费者用余额宝购买了去啊的旅行产品后,所付款项并没有“花”出去,而是仍旧在自己的余额宝账户中,只是变为冻结的状态,直到“确认收货”之前,消费者都可持续享受这笔钱带来的余额宝收益。
去啊“用户缘”要击穿旅游业的供应链金融链条
这两个产品都用到了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产品:余额宝和支付宝钱包。通过支付宝强大的移动支付功能,免去用户前台登记和退房的烦恼,改善了用户的入住体验,若是能够成行,肯定会改变行业规则。
“用户缘”这个产品简直要击穿旅游业的供应链金融链条:利用预售中用户的垫资来进行投资或者放贷虽然不是旅游业的主要盈利模式,但也可带来不菲的利益。如今去啊利用阿里系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要改变规则和玩法,这才是要命的后手。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不管是淘宝的平台,还是百度的搜索,都不是唯一的垄断入口。商家如机票商和酒店都希望强化自己的品牌以降低对渠道的依赖,携程这样的OTA模式面临着被绕过的危险(大的酒店直销比例越来越高),而且商家直接拥有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微信公众号、支付宝钱包服务窗和手机淘宝等。
如果去啊可以将阿里系的移动入口好好整合,给商家在移动领域更多想象,比起投资关系的百度与去哪儿组合、腾讯与携程组合,还是来得更容易点。资本市场已经给予了最好的答案,在去啊发布半天后,上市后阿里巴巴的股票首次冲破了100美金。(文/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