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艺龙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艺龙第三净营收为3.015亿,同比增长2%,净亏损为5830万元,同比扩大15%。另一家在线旅游网站,途牛的财报也不容乐观,根据其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净收入为13.1亿元,同比增长85.6%;净亏损1.03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320万元,亏损同比增长近90%。然而对比这两家公司的财报,你会发现他们身上都贴有“亏损”的标签,而这可能也是整个在线旅游(英文简称OTA)行业当下的缩影。
至于亏损原因,无外乎是“营销支出”的增加,与收入的降低。以艺龙为例,其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0%,低于去年同期75%,据其CEO崔广福披露的信息来看,导致其亏损,以及毛利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酒店预订价格战的影响,其次是因为线上线下营销费用和产品研发投入的增加。至于其他OTA公司的亏损,笔者想也大都是如此。
与这些老牌OTA集体亏损相反的是,传统互联网巨头们正在加速侵蚀这个市场。就在前不久,阿里巴巴刚刚宣布推出旗下在线旅游品牌“去啊旅行”,该品牌与天猫、淘宝、聚划算等同属于阿里旗下子品牌,其前身是“淘宝旅行”,如今的独立象征着阿里巴巴正是涉足OTA。更早一些时候,京东也将原虚拟增值部下的OTA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了独立的在线旅游事业部,并宣称将要重点投入该领域。再往前一点,百度、腾讯早已通过投资或自营的方式进入该领域。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连接”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涉足互联网,原本处于OTA下游的传统旅游服务企业,现在也在逐渐向上延伸,从最初筹建自己的官网,到入驻各大OTA平台,再到开发独立的APP揽客,这其中包括海航、华住(汉庭等酒店母公司)、景区自身等,一大批如今互联网化已小有成就的传统企业。而他们的互联网进程,直接加大了OTA用户的获取成本。
困局还远不止如此,没有核心竞争壁垒,这才是当前这些老牌OTA最致命的问题。作为“连接”用户与旅行服务的载体,上没有庞大的用户资源,下没有扎实的旅游资源,自身又深陷同质化竞争(价格战)的漩涡,并且上下游还在同时向中间挤压。在这样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传统OTA的生存空间正逐渐缩小,离清盘也只差那一步之远而已。
再瓦解与重构
如果问这些OTA企业为何可以发展至今,成就如此规模(诞生多家上市企业)。笔者只想说,他们成功很大程度是依附互联网化的时间红利,打的是巨头觉醒的时间差。如今这样的红利明显不再,时间差也不复,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亏损)实属正常。而接下来整个OTA市场重新洗牌或不可免,所谓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也会随之瓦解。
在笔者看来,OTA市场格局重构也只是时间问题。而想要在这轮洗牌中依旧保持市场地位,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其方法就是向上下游展开渗透,从而取代上下游供应商,增强自身竞争力,亦或者开辟新业务、新产品,充实自己的现金流,但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恐怕难以持续。参照此逻辑,可以预见的是,明年OTA市场的整合将会比现在更加激烈,无论是被上下游企业整合,还是主动整合上下游企业,都将会是OTA最好的出路。
但作为OTA企业自身发展而言,只能努力谋求整合别人,做独立的平台型企业,因为那是唯一可以将自己做大的路。这个时候钱的价值会被放大,资本会再次涌动,VC游戏转变为PE之间的游戏。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又将有多少人因为对赌失去一切,又有多少现在还不错的企业将会覆灭,然而就这就是商业竞争最残忍、最现实的一面。
至于那些现在看似蓝海的移动OTA市场与出境游,明年将会变成红海,如果对这两者孤注一掷,恐怕难以为继。OTA企业需要认清的是,这两者一个是获取用户的渠道,一个是旅游产品,虽然移动端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是全部,就像明年客厅端(盒子、智能电视等产品)会开始普及一样,那也只是一个渠道。而出境游也是如此,现在因为涉足的企业少,所以毛利高,但明年当OTA企业都进入的时候,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要知道现在OTA企业并没有改变旅游本身,所以只能靠价格战维系,而洗牌后可能会令OTA服务再升级。可以预见的是,将会有一些OTA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的预测到旅游线路,从而规避拥堵的旅游景点,提升用户整体旅游的体验,这是传统OTA所不具备的价值,诸如这样技术带来的改变还会有很多,但能否成为一道壁垒,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文/卞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