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以及国家信息中心等有关机构统计标准和研究结果,作为全球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的双重大国,中国旅游贸易顺差至少在100亿美元以上,所谓“中国旅游贸易逆差”之说不能成立。
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15日说:“最近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中国存在巨额的旅游贸易逆差’,说‘2013年我国旅游贸易逆差730亿美元,2014年旅游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增长近50倍,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这实际是一个严重误导性的说法。”
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说,出境旅游花费和入境旅游花费,目前不是同一个统计口径,不具备可比性,更不能简单相减,就如拿椅子和杯子相比相减,犯了常识性的统计分析错误。
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海外旅游花费的调查统计制度体系。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出境旅游的统计口径包含长期(超过一年)医疗和留学费用,除出境旅游消费外,留学生等特殊人群学费、食宿以及在外短期工作人员当地消费,也划入国际服务贸易项目统计范畴。而国家旅游局测算入境旅游收入数据,执行的统计口径未包含长期(超过一年)医疗和留学费用,两个统计数据口径一大一小,无法直接相比,更不能直接加减。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出境旅游花费和入境旅游花费还存在另一个口径差异:中国入境旅游花费调查分为过夜和不过夜,出境旅游花费调查则不分过夜和不过夜。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境外花费,又是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布的中国人入境花费整理计算,而各国和地区对统计方法不尽相同,数据不具备可比性。
“区别很明显。我们的国民出境,很多时间消磨在购物中心。而境外朋友入境,大部分时间游山玩水。尽管有国内旅游商品花样和品种的创意不够多的问题,但入境游客的行为更符合‘旅游’的定义。我们很多人出境就是大包小包购物。在景区就是下车拍照。”国旅股份副总裁陈荣说。
中国公民出境花费高,主要高在境外购物特别是国外购买奢侈品。由于联合国2008版国民经济核算的旅游卫星帐户部分的调整,已将奢侈品购物从服务贸易中调整到货物贸易,中国出境旅游花费数据大大减少。
“我国出境旅游花费有阶段性特征和政策因素,主要是关税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并不是典型旅游消费行为,而是一种贸易替代。有关研究数据没有扣除这些因素。”李金早说,随着中国自贸区建设、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以及出境游客消费逐步成熟,排浪式海外购物特别是购买奢侈品消费将理性回归。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调查,扣除上述因素后,不仅没有所谓巨额旅游贸易逆差,还存在顺差。2013年中国国际旅游支出为1286亿美元,国际旅游收入516.64亿美元,扣除留学费用约为400亿美元,奢侈品消费近500亿美元,以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境和入境旅游人均花费差距、回流等因素,至少还有顺差上百亿美元。
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从人民币到外币,货币流、客流、物流高度国际化,中国亟待改变把出境、入境割裂起来孤立观察的做法。随着出境旅游大规模快速增长,从万达到海航,中国大批企业到国外收购改造酒店、投资建设度假村,许多人家庭开始到国外买房产,一部分用于孩子读书或置业,很大一部分也用于度假。
“在欧美,收购一个四星级酒店大约投资1亿美金,改造装修提升要再花费一个亿,大部分建筑材料、酒店用品、各种设施和装备都从中国出口过去,许多酒店管理经营和服务员也都从中国带过去,旅游的发展对中国的出口综合带动效应日益显著。”李金早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初步测算,2013年旅游业拉动出口约占当年出口的7%以上。人员“走出去”带动了货物出口、技术出口、服务出口,成为中国新一轮出口和对外投资先遣队。
携程旅行网高级副总裁郭东杰说,旅游产业链很长,从旅游本身来说,中国出入境旅游总体上是平衡的,因为出入境旅游人数比较平衡,而且长期以来入大于出。
2013年,中国入境旅游总人数12907.78万人次,出境旅游总人数9818.52万人次,目前入境旅游比出境旅游人次还多3089.26万人次。出境旅游的地区结构与入境旅游地区结构也基本一致。因此完全可以计算差额,包括扣除海外接待体系资金回流,出境旅游花费中发生在国内费用。
李金早认为,要树立“旅游入出境总人次”概念。中国已从入境旅游目的地转变为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的双重旅游国。应该把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外贸,讲进出口总额,反映对外经济交往的总体规模。入出境旅游在客源地和目的地国产生的相关拉动是相互性、综合性的。
“在会同统计局做好常规旅游统计同时,要会同国家信息中心,建立旅游经济运行动态监测机制,全面反映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展旅游统计改革试点,解决各地区旅游统计数据横向不可比、纵向不可加的问题。”李金早说,要彻底结束中国没有旅游数据总量分析的历史。